图说:通过利用无人机、摄像头、传感器加上智能算法等AI技术来辅助城市治理,提高政府精细化管理水平……阿里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城市管理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
走进地铁站,无需手机,与售票机“搭讪”几句,就能购票成功;交大校园里,无人智能小车来回穿梭,同学老师们已经见怪不怪;支付宝上AR扫一扫,秒懂虾壳、尿片、宠物垃圾怎么分类……本周,第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即将开启。记者在位于上海浦东的国家首个人工智能先导区走走看看,发现“人工智能”四个字已不再像第一届时,那样科幻;也不似去年第二届那般,只局限于一个叫做“张江人工智能岛”的网红打卡胜地。如今,从外卖小哥到大巴司机,从时尚穿搭到芯片“码农”都可能与AI携手,“AI”启动的算法升级和深度学习,正在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日常用语”。
地铁上,打开手机小程序,订好了早餐;进入园区,AI小车扫码,取餐上楼。在张江人工智能岛上班的李小姐,这一年来充分体会到AI的暖心与便捷——自己每天准时打卡上班,也能吃到热乎乎的早餐。而这辆无人小车,通过AI模块搭组,还可实现功能变身:早餐时,是“流动早餐车;午饭时,摇身变成“送餐达人“;快递小哥忙碌时,“搭把手“提供外卖服务。此次疫情期间,无人智能小车,还承担起园区消毒、对流动人员实时测温的重任。
图说:量子计算机的稀释制冷机控制台
作为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区,张江人工智能岛已发展成为人工智能企业最集聚、类型最丰富、人才最密集的中国AI新地标。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AI企业积极登岛,渴望在丰富的应用场景,让天马行空的AI“黑科技”,快速破土而出。眼下,张江人工智能岛已经拓展到张江中区3平方公里范畴,岛上既有微软、阿里巴巴、IBM、平头哥等行业龙头,也有众多进行创新创业的小微企业,聚集了90多家AI企业。这片被叫做”AIsland+”的区域,已经成为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皆备的“全能型”AI发展集聚区,在上海单体的园区中,或在同样的平均面积中,拥有最高浓度的人工智能人才和技术。
离人工智能岛一个小时车程的临港海边,专业的人工智能示范区同样活力十足。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拥有国内最长500米黑暗隧道和最长500米风雨区的无人驾驶测试环境,可以为无人驾驶AI企业提供33类功能场景以及130项逻辑场景等测试服务。而临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还可为智能网联商用车、工程车、 乘用车等提供城市、郊区、高速公路和港口码头等真实商业模式下的测试和示范运行条件。
“从这里通过测试的无人驾驶车辆已超过20辆,包括重型集卡、清扫车、无人驾驶出租车等等无人驾驶车型。”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吴海飞告诉记者,这座包含4.7公里封闭测试道路以及60亩核心测试广场的专业型AI示范区,已累计发出21张考试通过证书,相当于无人驾驶车辆通过了俗称“上路测试牌照”的“小路考”。接下来,它们就具备了在上海开放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大路考”资格。
图说:无人车的出现,将能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用智能化手段大幅提高配送效率。最近几年来,阿里巴巴达摩院的物流车已经落地全国多个省市的校区、园区、社区,为学生、企业员工、社区居民提供各类物流配送服务。
测试场上,来自上汽大通的自动驾驶清扫车和自动驾驶接驳车,正在测试。穿越500米长的黑暗隧道时,GPS信号中断,导航依然如常;隧道内外亮度反差,视觉传感器光圈迅速变焦……上汽大通高级项目经理蔡文山表示,上汽大通智能清扫车可自主对道路障碍物进行识别避让,车辆覆盖并接收5G网络信号,综合工况下可连续作业4-5小时,清运各类垃圾2吨。目前,该车已积累了2-3公里测试运营里程,没有出现过事故。
“大块头”的电动智能矿卡,不仅在测试场上吸睛,也正在轰隆轰地开掘“智能矿山”之路。博雷顿科技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彪现场演示了两种无人驾驶的矿山作业模式。据介绍,矿山是一个相对封闭和结构化的受控环境,加上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太高和工作条件太恶劣,特别适合无人车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我们开发的矿山物流作业自动驾驶系统,完全配合露天矿山采矿规划、配矿优化设计、采掘设备监控与任务调度,实现矿石物料与土方的安全、高效、自动化运输。”
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