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虽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芯片却主要依赖进口。按照海关公开的信息,2020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的芯片总数量约为2422.7亿块,同比增长25.5%;进口的芯片总金额约为10842.2亿元(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且继续超过石油、铁矿石、天然气、煤炭等,排在中国进口商品类别中的首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日前在南京举行的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也表示,中国2020年芯片进口仍预计将连续第三年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
而相比于芯片出口,据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的芯片总数量约为1125.9亿块(同比增长13.8%)——约为进口芯片总数量的46.47%。中国出口的芯片总金额约为3541亿元(同比增长14.1%)——约为进口芯片总金额的32.66%。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发现,2020年上半年,中国出口的芯片单价约为进口芯片单价的70%。
尽管当前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如:华为海思、寒武纪等在高端芯片、AI芯片上发展良好,但不得不说从整体上看,中国芯在很多领域仍与世界领先水平存在差距。再加上国内尚未熟练掌握7nm或者5nm乃至3nm等先进的芯片制作工艺节点,可以说,在中高端芯片领域,我国依然大量依赖进口。
虽有不足,但前景可观
截止到今年7月底,芯片指数累计涨幅达49.46%。A股市场上,7月份在科创板上市的中芯国际股票市值已超2000亿元,韦尔股份、闻泰科技等企业个股市值已超千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国产芯片的发展正在呈加速态势。
作为全球少数几个“芯片技术快速发展的国家”,中国已在设计、封测等产业具备规模和技术基础,现已基本已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另外在新基建的规划下,AI芯片,视频解码芯片、ITO芯片,服务器芯片等领域也相继有所突破。芯片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对企业而言,投资压力非常大——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且投资回报时间长。但中国芯的发展有其独特性——国家支持。
近段时间,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若干政策》强调,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据央视财经8月19日援引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
尽管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但2019年我国芯片的进口金额为3040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额。但较2018年进口额减少了80亿美元,同比下降2.6%。中国芯的自给率在政策的带动下,正不断的提高。中国芯的发展迅猛自然少不了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人员的努力。例如,彭练毛的院士及其研发团队在碳基芯片的研究中已有成果,或可为我国国产光刻机的升级争取更多的时间,提升国产芯片性能;INNOSILICON,多年来深耕研发、持之以恒,聚焦全球先进工艺IP和芯片定制技术,厚积薄发,多次填补国内空白,支持了数十亿颗高端芯片量产,是国内唯一获得全球前6大代工厂签约支持、国内市场份额连续领先10年的高速混合电路芯片技术提供商。
未来,随着5G电信技术、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国内对芯片的需求量会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买不如造”,与其花更高的价格进口国外的芯片,不如让自己掌握芯片的核心技术。只有这样,国内的半导体行业才会越走越远。相信有政策的大力推动,芯片产业将会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整个国内芯片行业市场化发展程度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