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不同的标准,物联网的架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为三层的,另一种将其分为四层。
按三层架构的分法,从底层到上层,分别为:感测层、网络层与应用层。
按四层架构的分法,从底层到上层,分别为:感知设备层、网络连接层、平台工具层与应用服务层。其中,感知设备层也被称为「感测层」,而网络连接层也被称为「网络层」。
三层架构与四层架构两种划分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在四层分法,在三层分法中划出的「应用层」,根据软件应用的不同,它被进一步细分了,被拆分成了「平台工具层」和「应用服务层」。
感测层
要实现物联网连接、建设,需要给每一个连上这个网络的对象分配唯一的「地址」。
物联网发展早期,这方面工作通过由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和EPC码(电子产品代码)来完成。
在物联网连接的各种对象大规模接入互联网后,出于给这些对象分配大量IP地址的需要,互联网原本有限的IPv4地址资源被认为不足以应对,所以,物联网倾向于通过IPv6协议为这些对象分配地址资源。也因此,IPv6的不断普及,对物联网的发展非常重要。
网络层
物联网的连接可通过多种技术实现,这些技术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
有线
通过双绞线(常见的网线)、光纤连接网络,或通过电缆线接入网络。
无线技术,基于有效传输距离的不同,又可分为短距离无线、中距离无线、长距离无线。
短距离无线
通过蓝牙、Li-Fi、RFID、NFC、Wi-Fi、ZigBee、Z-Wave等技术接入。
中距离无线
通过LTE-Advanced和时下热门的、正在建设的5G技术接入。
长距离无线
通过LPWAN、VSAT等技术接入。
应用层
如前所述,按四层架构分法,它还可以再细分为「平台工具层」和「应用服务层」。
平台工具层,是底层的软件平台,它作为应用服务层与网络层的接口,支持各类的软件应用。大数据、区块链、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安全通信、杀毒软件、人工智能等等,都可以归到这一层。
应用服务层,「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直接呈现原始资料,或经过加值处理,借由人机界面提供用户,或是对应的硬件/软件目标得到想要的信息」。VR/AR、人机交互、服务导向架构、永续发展等都可以归到这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