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出版社网站_亚洲成品1688进入_永久已满18从此进了3秒在线

资讯要闻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形成区域创新网络

  • 时间:2023-08-24
  •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日前对外发布。蓝皮书指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仅加快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和强化了科技强国的核心力量,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突破口。专家建议,多措并举推动协同合作,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创新资源与科研成果开放共享,带动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加速提升;提高科技成果对接效率,促进北京创新成果在津冀落地转化;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能力建设,助力津冀产业优化升级。

创新梯度影响协同创新

蓝皮书指出,京津冀三地创新能力差距明显。2021年,北京发明专利授权量为79210件,是天津(7376件)的10.74倍,是河北11市之和(8621件)的9.19倍。京津两地“创新极化”、河北11市“创新洼地”现象明显,作为创新腹地的河北各市创新实力较弱。创新梯度悬殊,核心城市与腹地城市创新互动不足,阻碍了国际创新中心驱动区域协同创新的进程。

蓝皮书认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基于三地的禀赋特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为依托,引导城市群内各城市因地制宜、错位协同发展。同时,要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带动三地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紧密协作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推动北京科技创新成果在津冀孵化落地,助力津冀产业优化升级。

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

蓝皮书建议,多措并举、协同合作,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北京拥有众多一流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优势,大力提升高校科学研究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一流的国际创新软环境,加大国际顶尖人才的引进力度。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建立外籍退休科技人才来华工作机制,优化海外人才回流机制,多路交织引进国际创新人才。

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认为,三地应创新人才合作共享机制,缓解津冀高端人才缺乏难题。鼓励和引导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和选拔技术人才,鼓励科研院所任职人员在协同创新共同体相关平台兼职;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定期开展线上“星期日工程师”服务,形成三地人才交流互动机制,推动科技人才共享。同时,加快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持续推进北京的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面向津冀两地开放共用共享,提高科技创新合作便利化水平;搭建京津冀重点产业链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创新信息共享。

试点建设创新双向“飞地”

研究发现,北京的科技成果主要流向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科技成果协同转化相对不足。

叶堂林建议试点建设双向“飞地”,打通创新项目在北京孵化与津冀产业化联动通道。借鉴嘉温、深汕双向“飞地”模式,在北京建立“科创研发飞地”,在河北建立“产业合作飞地”,构建“创新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落地”的创新创业生态链条。同时,加强津冀中试基地建设,为成果转化创造支撑平台。在环京津科技园区的重点地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或中试中心,打造一批成果转移转化承载高地,提升河北“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此外,构建多渠道融资体系,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创新基金、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在津冀设立协同发展子基金,与津冀地区金融政策对接融合,为科技创新成果在津冀转化提供资金支持。(记者 李如意)

安化县| 桂东县| 金秀| 阳信县| 新宁县| 广饶县| 沐川县| 建水县| 平昌县| 博兴县|